【理论指导】场馆非正式学习中的科普教育活动

网站首页    教育科研    校本课程    【理论指导】场馆非正式学习中的科普教育活动

场馆非正式学习中的科普教育活动

——以上海自然博物馆为例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蔡黎明


非正式学习是指在非正式的学习时间和场所发生的,通过社会活动来传递和获取知识的,一种由学习者自我管理的自主学习形式,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有效学习方式。而场馆学习被认为是非正式学习的重要形式。场馆包括科技馆、博物馆、动植物园等。场馆作为重要的科普场所,通过开展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来传播科学知识。

一、场馆非正式学习的特点

场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功能。随着时代的变迁,场馆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收藏展品或者展示展品,更多的科普教育活动也在场馆中开展。场馆不仅是教育活动发生的重要场所,也是科普传播的重要媒介。科普场馆学习更具有真实性和情境性,可以激发参与者的乐趣和主动性,消除年龄、教育背景等界限,不仅可以利用线下资源也可以充分利用线上的资源。

科普场馆核心、最重要的功能是开展教育科普活动,向参与者传递科普知识。科普场馆的基本结构要素是科普场馆教育者、科普场馆受教育者、科普场馆的教育资源。其中教育资源是在场馆中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具有吸引力的教育资源才会激发参与者的学习动机,才能使科普教育活动得以开展教育者是科普教育活动设计的核心人物,科普场馆需要科普教育者来对科普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和设计,使科普活动变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更好地向参与者传达科普知识场馆中的受教育者不仅仅包括在现场参观的观众,也包括线上参与活动的观众。

img1        img2

场馆是重要的科普教育的场所。场馆学习也是重要的非正式学习的场所。场馆中开展科普教育活动需要与场馆中资源充分的结合。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展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应考虑如何增加科普活动的趣味性、真实性和情境性。科普教育活动开展的目的不仅仅包括向受众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态度等,同时应该激发受众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在不断的探索中发掘真理,向更多人传播科学精神。


二、案例分享—上海自然博物馆“我的自然百宝箱四季

上海自然博物馆构建了面向各类受众、多维立体的教育体系,借助问题导向的教育方式、以人为本的自主学习和动态开放的知识体系,引导参与者观察自然、体会自然并关爱自然。同时带领参与者探究过去、把握现在、思考未来的变化。

我的自然百宝箱四季由上海自然博物馆举办,通过参与者的亲身参与,来激发参与者的兴趣和热情。参与者可以利用各种方式来观察自然和记录自然,也可以找自己疑惑的地方进行学习,可以利用各种资源,如咨询父母老师、从网上获取资源、与同学朋友一起交流讨论等。参与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具体的自然情景中不断学习、实践。

自然百宝箱四季活动参与方式为登录线上平台和关注上海自然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两种。线上活动包括我的自然百宝箱专属线上平台上传与分享“专家来了”常见动植物的分类与鉴别上海本地植物/鸟类每周微信推送博物阅读每周微信推送。线下活动包括我的自然百宝箱展览博物系列讲座螺丝养成记的自博参观笔记探索中心博物作品角。

    我们都知道四季的更迭,但是四季背后涉及很多科学概念和自然知识。此次的探索活动是由上海自然博物馆发起,对参与者的教育背景和年龄没有限制。通过线上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参与者的自主性,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参与者自主学习。在活动期间参与者可以利用各种资源来解决自己心中关于四季的问题。同时线下活动又作为知识的补充,通过讲座、展览等形式,适当地给参与者一些知识方面的指导。对作品也没有限制,可以是一副摄影作品、一段录像,也可以是自己手绘的观察记录,充分发挥参与者的自主创造力。

从上海自然博物馆开展的科普教育活动“我的自然百宝箱”活动可以看出,科普教育活动可以充分利用线上的资源以及选择参与者感兴趣的方式,在线下也可以开展相应的活动来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给线上活动的参与者面对面的交流沟通机会。科普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和活动的实施的负责人需要有一定的科普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很好地解答参与者的疑惑。因为有线上活动的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时间也可以比较自由。

2019年1月2日 18:03
浏览量:0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