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决定
[日期:2011-12-02]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发展的最新要求,进一步动员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全面落实“六个注重”,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特作如下决定。
一、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伟大实践上来
1、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发展的最新要求。江苏经济社会发展一直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关注和倾心指导。去年底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调整时,胡锦涛总书记要求江苏继往开来,坚持“两个率先”,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今年全国人代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殷切期望江苏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紧紧扣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要求我们注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重加强自主创新,注重发展现代农业,注重加强文化建设,注重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注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高屋建瓴,内涵丰富,为我们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勾画了总体框架,指明了前进方向,增添了强大动力。
2、丰富“两个率先”新内涵、提升“两个率先”新标准。今后五年,是我省全面实现“第一个率先”、向“第二个率先”迈进的关键期,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
——发展更科学。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动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显著提升科技创新驱动力、消费需求拉动力、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力,显著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社会更和谐。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人民安居乐业,使整个社会既保持和谐稳定又充满创造活力。
——文化更繁荣。发挥文化教育人民、引导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强化宣传思想文化主战线、主阵地、主力军地位,加快建设文化凝聚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文化强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生态更文明。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生态省和绿色江苏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不断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效破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江苏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人居环境更优美。
——人民更幸福。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人民群众生活每年都有新改善、幸福感普遍都有新提升。
3、落实“六个注重”要求,重点实施“八项工程”。在新的起点上开创新局面,夺取新胜利,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协调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抓住关键环节,创新工作举措,重点实施转型升级工程、科技创新工程、农业现代化工程、文化建设工程、民生幸福工程、社会管理创新工程、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党建工作创新工程。要把实施“八项工程”作为贯彻落实“六个注重”的实际行动,作为组织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抓手,作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重大举措,逐项落实工作责任,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举措,加强检查考核,以“八项工程”的实际成效,推动“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推动江苏各方面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4、把又好又快发展作为推进“两个率先”的根本任务。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推进“两个率先”的进程中,必须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紧紧扭住经济建设中心不放松,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推动全省综合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坚决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集聚集约发展水平,努力形成创新驱动为主、扩大内需为主、服务经济为主的发展新格局。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有机统一,正确处理速度、结构、质量、效益关系,正确处理稳增长、调结构、防通胀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既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又为更长时期又好又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5、把创新驱动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牢固确立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的理念,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教育强省和人才强省建设,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打响“江苏创造”品牌,切实把经济发展转入主要依靠创新驱动的轨道。紧跟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步伐,立足市场需求变化,围绕江苏产业发展方向,加大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既抢占技术制高点,又提升市场占有率。
6、把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内容。适应发展方式深刻变化、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新趋势,更加重视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健全科学决策机制,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增强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提高平安江苏、法治江苏建设水平。
7、把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追求。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总结基层新鲜经验,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凝聚民心民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真正落实到富民、惠民、安民上。
二、进一步明确战略重点和举措,在新的起点上开创“两个率先”新局面
8、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产业升级“三大计划”,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服务经济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与扩大居民消费相互促进,服务业集聚区与开发园区配套建设, 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促进服务业比重提高、结构优化、竞争力提升,确保“十二五”末全省服务业比重提高到48%,中心城市和苏南地区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9、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抓住“人才”和“投入”两个关键环节,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搭建平台、健全机制、创新政策,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培育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创新型企业,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全面实施教育、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深入推进“十大人才工程”建设。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推动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促进创业投资、风险投资加速发展,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科技投入机制,实现政府引导性投入稳步增长、企业主体性投入持续增长、社会多渠道投入大幅增长,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五年实现翻一番,“十二五”末占GDP比重上升到2.5%。进
10、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把“三农”发展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加大投入、创新驱动、市场推动、品牌带动、人才保障多管齐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提高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水平,加快构建以现代装备为基础、现代科技为支撑、现代经营为特征,劳动生产率高、土地产出率高、综合效益高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到2015年苏南有条件地方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11、促进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深入实施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制订出台具体方案,进一步明确重点,分解目标,落实责任,确保如期实现。重点突出农民、企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四个群体”,尤其要把农民增收作为重中之重。
12、努力缩小城乡、区域、收入三大差距。坚持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社会保障衔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努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差距。
13、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把文化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加快文化改革创新步伐,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着力增强思想文化凝聚和引领力,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新时期江苏精神,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群众性文化活动,全面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把全社会的创造热情凝聚到“两个率先”的实践上来,着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14、全面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适应社会转型新要求,把握社会管理规律,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率先建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制。强化源头治理,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民生问题,依法保障群众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从源头上减少社会矛盾。创新管理机制,完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矛盾排查和预警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应急管理机制、社会公共安全管理机制,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15、更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产业、低碳技术,推进节约型城乡建设,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落实节能减排任务,坚持源头控制、科技支撑、严格监管三管齐下,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高耗能、产能过剩行业扩大产能,禁止新上高排放项目,鼓励环保产业加快发展,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大力实施“清水蓝天”工程,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和水源地保护,巩固扩大太湖治理成果,加强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重金属、核与辐射污染监管,不断提升城乡环境质量。
16、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围绕推动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要求,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进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的突破。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政务公开,着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有效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公信力。
三、全面推进党建工作创新,为实现“两个率先”提供坚强保证
17、建设一支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以党委集中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重点把那些在推动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有思路、有能力、有实绩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注重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大力推进干部交流,健全干部管理监督,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18、以创先争优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和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全力以赴争科学发展之先、同心同德创社会和谐之优,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成为推动“两个率先”的坚强堡垒。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带领致富、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能力。全面提升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水平,推动和谐社区建设。
19、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核心,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的作风建设,时刻把群众放在心坎上、做人民的好公仆。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活动,了解民情意,破解发展难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干群关系融洽,促进基层发展稳定,促进机关作风转变。
20、凝聚推进“两个率先”的强大合力。充分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广泛凝聚各界共识、智慧和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推进“两个率先”的强大合力。
省委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往开来、锐意创新,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在新的起点上开创江苏科学发展新局面,为实现“两个率先”目标而努力奋斗!
- 11-19
- 11-19
- 11-19
- 11-19
- 11-19
- 10-28
- 08-29
- 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