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解

网站首页    关于对"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解
关于对"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解
















半年前,写过《还是要理解国际教 育》。如今又写《关于对“国际理解教育” 的理解》。乍一看这是在“玩儿”文字游 戏,其实真不是,更真不敢。因为自从前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 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 划纲要”)提出“加强国际理解教育”以 来,人们就开始把它纳入素质教育,进 行了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通过“加强 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 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 解”,正在成为不同层面探索和研究的 共同追求。其中,如何对待国际教育,特 别是发达国家的教育,自然也在探索和 研究之列,于是引发了前面那篇议论。 所以,绝不是耍个什么“花活”,把一个 偏正短语“重组”成一个动宾短语,拿来 “蒙人”,甚或捣乱。

这个主题虽然想了一段时间,但是 真动心想写,还是在不久前的一个开题 会上。当时,接到一项任务,说是“指导” 几位“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学员的开 题报告。说实话,“指导”是人家给面子, “交流”倒是真能长本事。正是这次“交 流”的机会,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 语学校刁雅俊校长的研究课题,再次为 我点燃了思考这个主题的火花。

其实,过去咱们也没有忘记世界, 也很关心国际。记得上个世纪五六十年 代,“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就一直挂在 嘴边。祖国倒是时刻挂于“胸怀”,世界 还是无法“放眼”。因为那时知道的“世 界”实在太少了。改革开放以后,“走向 世界”又成了国人之梦。特别是1986年 邓小平同志的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 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真是让咱们 大开眼界。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和咱们来来 往往的国家和地区也有200来个了。30 年前别说出国,就是听说谁去了趟香 港,没有一个不眼热的。30年过去了, 现在去趟香港、澳门、台湾,就跟去趟北 京、上海、广州差不多,走出国门,来趟 北美、西欧、澳洲,也是抬腿就走,不在 话下。而且,在人家眼里,咱们已经不再 是30年前的咱们了。眼睁睁GDP的真 金白银“拍”在那了,“G2”不扩大成 “G8”行吗?如今,谁都得高看咱们一 眼。可话又说回来,人家到咱们这里来 的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勤了。过去是咱 们在马路上“围观”老外,现在是老外在 网络上“围观”咱们。因为老外已经不再 崩足访问、旅游,更希望能够得到一些 “机会”和“实”。应该说,“中国人民从 此站起来了”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然而, 咱们国家进入这个国际大家庭,并不说 明咱们国民已经融入这个国际大家庭。 那些连咱们自己也觉得“丢份”的事情, 尽管仍属个例,也影响着咱们的国家形 象。看来,教育规划纲要要求的“国际理 解教育”还真得从娃娃抓起。

在推进“国际理解教育”的探索和 研究的过程中,如何定义“国际理解教 育”大概尚无定论。但是,如何“理解”国 际理解教育,似乎思考较多。因为,这是 具体“推进”的关键所在。当然,答案并 不唯一,不同的视角自然有不同的“选 项”。但是,至少下面三个应该可以讨 论。.

有一种“理解”是学习。在国际大家 庭中,各国都有值得咱们借鉴乃至学习 的因素。虽然彼此的文化背景不同,甚 至价值观念各异,但那些国家能够形成 良好的“长效”机制,必然有他的道理。 就拿垃圾分类问题来说,谁都知道,它 已经取得国际共识。事情似乎不大,意 义确实不小。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资源 节约,于公于私都有益处。于是,或桶、 或箱的“分类”设备逐渐普及开来。咱们 尽管跟进不久,从居民小区到公共场 所,各式各样的“分类”容器也已随处可 见。然而,实施起来差距就岀来了。人家 那里执行就是到位。据留学回来的学生 介绍,哪怕一小团儿塑料薄膜,也会放 在一边,准备集中起来装入“可回收”容 器里边,绝不会乱放,更不会乱扔。咱们 国家有些人的做法就让人“遗憾”了。有 时,你要往“分类”的垃圾箱里瞅上一 眼,无论哪边都是脏兮兮的,甚至充满 汤汤水水,商场、公园、车站、路边尤甚。 有人说,和过去使用“土筐”没有什么两 样。如此形容倒也不算夸张。再说吸烟 问题,人家和咱们所持“态度”也是截然 不同公共场所没人吸烟,无论是谁,不 准就是不准,烟瘾上来也得忍着0其实, 欧洲有些国家的烟民也不少,街头吸烟 就是常事儿,可只能“吸”在街头,不会 "吸”在室内。有的国家禁烟更加严厉, 就是露天可能也不准"吸”。难怪总会提 醒咱们:“违规吸烟会有警察罚款,千万 别找麻烦。”咱们这里如何,其实大家心 里都有数。一个会议下来,弄你一身烟 味儿,已经司空见惯。至于你“吸”多少 “二手烟”,谁也不会测评。至于什么原 因所致,谁也不去追究。类似这样有章 不循的小事儿又何止这些。咱们在境外 经常入住的酒店、就餐的饭店,你看到 用汉语写的“温馨提示”:请不要随地吐 痰、请不要大声说笑……哪里还有丝毫 “温馨”,汗颜之余只有窝火。“于细微处 见精神”,生活细节反映修养水平。再少 的人排队,也难免有人“加塞儿”;再多 的人开会,也难免有手机响起。人家说 咱缺乏“修养”,咱总觉得小题大做。原 因是这种无视规则的人毕竟还是少数, 但问题是这些少数毕竟无视规则。国际 社会之所以把这些生活小事由道德层 面提升到制度层面(或者说是法制层 面),就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培养社会 责任。实践证明,它的确为社会进步注 入了极大的活力。对此,咱们真应该充 分“理解”。在共同规则面前,自觉约束 自己,自觉形成习惯。这种“自觉”本身 就是对社会负责、对自己负责。所以,这 方面的“国际理解教育”,应该把“理解” 理解为学习。比如,制度背景下的公民 权利意识,变遇事找“人”为遇事找 “文”,使管理凸显公平;制度环境下面 的责任意识,变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 把质量推向极致。如此等等,只要有利 于咱们的,该学的一定要让学生学到 手。

还有一种“理解”是尊重。在国际大 家庭中,每个国家都有或长、或短的成 长经历,并凝聚了各自的民族文化,形 成了各自的宗教信仰。当然,也由此衍 生出独特的生活习俗,发展成独特的艺 术风格。这里绝对没有先进与落后、原 始与现代,更没有高贵与低贱、正确与 错误,都是在自己特有的自然条件和人 文环境下逐渐成长起来的人类文明。即 使某个时期有些外来影响,也离不开自 己文明的坚实基础。其实,咱们自己又 何尝不是这样呢?尽管地域辽阔一些、 民族众多一些,但作为中华民族的文 明,同样经历了这样的成长。如今,“多 元化”(或是“多样化”)开始成为世界形 容“世界”的高频词语,咱们这里也是一 样。应该说,是世界的“多元化”使人们 切身感受到了世界的五彩缤纷。面对这 样的“多样化”的世界,咱们在“国际理 解教育”中,还可以把“理解”理解为尊 重,以一种宽广的心胸、宽厚的心态,欣 赏人家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乃至生活 习俗、艺术风格,让咱们在感受世界五 彩缤纷的同时,分享那里的美丽和美 好。其实,尊重人家就是尊重自己,因为 咱们同样是“多元”中的“一元”。此 外,对于尊重还有另外的“理解”,专门 用于处理国际关系。比如,某个国家发 生某种变故,执政党换了、领导人变了, 甚至国家体制改了、意识形态变了,别 人总得有所表态。一般情况下,咱们总 是会尊重对方人民的选择。不管人家怎 么“选择”,都应受到“尊重”。因为人家 人民的任何选择都是自己的意愿,谁也 干涉不着。用句老百姓的话说,各家过 各家的日子,你用不着多操心。当然,该 操心的时候你也躲不开,遇上天灾人祸 咱还得帮他一把,谁让这是一个国际大 家庭呢?帮他这把,更是具体的“尊重”。 所以,这种非常必要的“尊重”,自然也 要在“国际理解教育”中体现岀来。

再有一种“理解”是坚守。每个国家 都有自己的利益,现在被称为“国家利 益”。按理说,谁都可以有“小九九”,但 是绝不能算计人。一旦有人算计咱们, 那么“理解”肯定还有另一种方式,就是 “坚守”。当前,和平与发展虽是世界的 主流,不也有“当面拍肩膀儿,背地下绊 子”的吗?不也有“说了也不算,算了又 不说”的吗?这样的情况虽然不是天天 发生,但咱们已经见识不少。特别是自 恃世界老大的美国,今天拿出口倾销说 事儿,明天用人权问题找茬儿;一边要 在战略合作中占到便宜,一边又想在制 造麻烦时给你添堵。最可恨的是,总在 新疆、西藏和台湾这些咱们核心利益方 面动手脚、出损招儿,反正就怕你肃静, 更别说让你发展了。这两年,那些想抄 别人后路发展自己曲国家,也不再个别 T。一会儿东海,一会儿南海,总是挑你 起火儿。有的甚至还摆出流氓拼命的架 势,就连当年和咱有过生死之交的"同 志加兄弟”,也是说翻脸就翻脸,干脆 把自己革命前辈的承诺丢开,荷枪实弹 地冲着咱们那些手无寸铁的渔民下黑 手,甚至相互借力,趁火打劫,哪里还有 一点儿交情?就是这些在国际大家庭中 捣乱的国家,同样无一不是借口自己的 “国家利益”,伤害咱们的“国家利益”。 有人说,如今世界纷繁复杂,很难描述, 也难预测。面对这样的局面,咱们不但 要坚守,而且更要一直坚守到底。要在 “国际理解教育”中,让学生从小就知道 坚守主权、坚守原则、坚守信念。这就是 咱们坚守的底线。一句话,反正咱们不 能让人家算计了。

对于“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解”,还 需要从认识向实施深化。这就又要动一 番脑筋了。有人说,它虽不是德育,但更 像是德育。这个定位比较确切。因为吸 引力和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都必不 可少。看来,丰富内容和改进方法也是 “国际理解教育”的两个重点。一提起教 育内容,总会有人提出教材建设,其实 大可不必。要是专项教育都搞教材建 设,学生书包大概就要变成行李箱了。 其实,“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书上、网 上、报上、刊上,不能说俯拾皆是,也能 信手拈来。关键倒是改革教育方法,最 好能和开发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改革。日 常的环境文化展示和学科教学渗透、适 时的读书系列活动和学生主题班会、创 新的国际问题辩论和专题社团研讨,无 疑是重要的教育路径。但是,久违的国 际形势报告和社会生活调查,也应该恢 复起来、发展开来,因为这样“面对面” 的交流,学生的感觉会更加鲜活,感受 会更加深刻。这也算是“理解”“国际理 解教育”的一点建言吧!

(责任编辑 韩瑞新)

时间:2020-06-18 17:06:47
来源:无锡市塔影中学

推荐文章